向永辉参加学术会议期间,邵琳琳则忙于和老同学们聚会。分别近十年,当年的大学同窗多已为人父母,只有那时睡在邵琳琳上铺的辛如苹至今仍空守闺房。辛如苹在浦东张江一家外资企业任人力资源部经理,据说年薪逾十万,称得上90年代中期国内工薪阶层中的佼佼者,这个聚会便是由辛如苹发起的。
聚会之前邵琳琳与辛如苹通了个电话,当得知从前的室友依旧孑然一身,邵琳琳不禁对辛如苹产生出一丝同情。邵琳琳本以为自己在法兰西呆了十来年,生了对玲珑剔透的双胞胎女儿,丈夫又成了法国著名大学的教授,此番回国很有点衣锦还乡的意思,至少可以在昔日同窗面前成为目光聚焦点。然而当辛如苹驾着自备车赶到聚会饭店时,邵琳琳才知道自己想错了。当今的中国人似乎已不再把出国与获得优质生活划等号,而像辛如苹这样要钱有钱,要事业有事业的高级白领,才是今天聚会的中心人物。
辛如苹一见面就与邵琳琳来了个大大的拥抱,邵琳琳却不记得她与辛如苹之间此前是否有过这般深厚的友情。辛如苹执意要把座位换到邵琳琳身边,饭桌上还不住为邵琳琳斟酒布菜,好像邵琳琳是从索马里那样缺吃少穿的地方回来。辛如苹问邵琳琳这些年在法国干什么,邵琳琳老老实实回答:“先前教了几年汉语,生了双胞胎女儿后就呆在家里相夫教女。”
辛如苹夸张地感叹道:“邵琳琳你真好福气呀,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就是全职太太,靠老公养着,衣食无忧。不像我,一年到头忙得连谈恋爱工夫都没有,到如今还得自己养活自己。”辛如苹的话不知是真心羡慕邵琳琳还是在炫耀自己。
邵琳琳不免觉得有几分失落:“我不过是个家庭妇女,有什么福气可言。”
辛如苹打断邵琳琳的话:“家庭妇女怎么啦?胡适名气够大的吧,太太还是个缠小脚的文盲呢。你老公向永辉是教授,中国历史上教授夫人不少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家庭妇女呢。”
整场聚会中辛如苹自始至终主导着话语权,没人跟她争抢。最后买单时,甚至连在座的男生都不去跟她客气一番,理所当然把这个机会也让给了她,大概因为此时在场的人中辛如苹收入最高。
这顿饭花了一千多块钱,辛如苹很潇洒地用信用卡付了账,,另外还摸出几张纸币给服务员充作小费。邵琳琳目睹这一切心里生出些许莫名的自卑,自从辞去里昂中央大学的汉语课后,她就没有了任何收入。在法国除了家里日常开销由她作主外,稍大些的支出她都习惯事先跟丈夫商量。比如来参加今天的聚会,她口袋里根本不可能带着一千多块钱。
邵琳琳参加完同学聚会回到家时,哥哥嫂子正在客厅里等她,一见她进门,嫂子便热情地把拖鞋拿到她脚边。邵琳琳很不习惯哥嫂待她过于客气,好像她是个外人。幸而刚才在小区附近的水果店里买了些进口的美国提子,此时她把水果袋递到嫂子手上说:“给小冲、小群吃的。”邵琳琳知道哥嫂过日子一贯节俭,这样的进口水果未必舍得经常买来吃。
桂玉芳接过水果转脸对丈夫说:“你看,我说琳琳待我们小冲比我这个做娘的还要好吧,小冲的事你不同琳琳讲还找谁讲去?”桂玉芳说完拎着水果去了厨房,有意把客厅让给邵忠良和邵琳琳。
邵琳琳见哥哥面色尴尬,心里已猜到了八九分,嫂子是想让哥哥出面再跟她商量小冲去法国留学的事。其实邵琳琳一直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也跟向永辉提起过,可向永辉说:“小冲在国内都考不上大学,又没学过法语,怎么可能去法国留学呢?这不是花多少钱的问题,要是当家长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到头来才真会把孩子给耽误了。”
邵琳琳明白向永辉的话有道理,可她却不便跟哥嫂直截了当讲出向永辉的原话。邵琳琳说:“哥,你知道我在法国没有正式工作,家庭妇女一个,我和孩子都靠向永辉养活。小冲去法国读书不是笔小开销,我不能一个人作这个主呀。”邵琳琳宁可让哥嫂觉得是她这个做妹妹的小气,也不希望他们怪罪向永辉。
邵忠良轻轻拍了下妹妹胳膊,又探头朝厨房门口看了一眼,低声道:“小妹你别为难,想让小冲去法国留学是你嫂子一厢情愿。我的意思就是有钱也不能让这孩子糟蹋了,人跟人不一样,不是把孩子送到法国去他就能像永辉那般出息的。小冲实在考不上大学就跟着我学修车好了,男孩子有门手艺,不怕没饭吃。”
兄长一番话让邵琳琳内心无比感动,她觉得哥哥永远是自己可以倚靠的大树,无论何时都会用茂繁的枝叶为她遮阳或挡雨。果然,此后嫂子再也没跟邵琳琳提起小冲去法国留学的事,不过邵琳琳明显觉察出嫂子对她和枫丹、白露两个孩子的冷淡。幸好向永耀几次三番打电话来邀弟弟一家去太仓乡下住几天,邵琳琳便乘此机会向哥嫂辞别。
临行那天,桂玉芳脸上勉强挤出一丝笑意说:“琳琳,永辉,你们是该回乡下去看看大哥他们了,就是皇帝家还有几门穷亲戚呢。”
向永辉听了这话莫名其妙,可邵琳琳心里清楚嫂子是在跟她生气呢。
这是向永辉十年后第一次回到老家江苏太仓,走近自家小院门前那条石子路时,他心里忽然掠过一丝悲伤。很多年前,无论是在外面玩累了,还是每个月从F大学回家来,只要走到石子路上,脚步声就能引来母亲。可是父母亲早在几年前就先后长眠于地下,再也没有人等候他的脚步声。
父母的老房子已被大哥永耀拆掉了,一栋崭新的三层小楼挺气派地矗立在院子里,整栋楼外墙都贴着色彩缤纷的马赛克,看上去俗气之中透出些喜庆。大哥一家人前呼后拥把向永辉夫妇和孩子迎进家门,三楼几个房间已打扫得干干净净,床上被子枕头铺得大红大绿,好像新婚洞房一般。最让向永辉吃惊的是,三楼尽头还有个卫生间,里面抽水马桶浴缸一应俱全,一点不比上海人家的公寓楼条件差。大哥跟在向永辉身后说:“听说你们外国人每天早上要洗澡的,要不是造房子时造了卫生间,我也不敢请你们一家回来住喔。”
向永辉听大哥称他外国人,觉得很好笑,说:“我们一家可拿着中国护照哦,不过在外国生活了几年,倒真养成了每天洗澡的习惯。”
大嫂接上话来:“房顶上有太阳能装置,你就是一天洗十个澡也保证有热水供应。”大嫂说完又迫不及待领着邵琳琳下楼去参观厨房,除了煤气灶冰箱微波炉外,厨房里居然还有个大大的电烤箱,那可是西方人最常用的厨具。这个略显豪华的厨房让邵琳琳感觉有些意外,她想起当年向永辉母亲生病,连医药费都付不出,还是向永辉从法国寄钱回家的,大哥家怎么会有钱造房子呢?
大嫂似乎觉察出邵琳琳心头疑问,笑道:“琳琳阿妹,不是我们乡下人喜欢在你们留洋回来的人面前摆排场,这几年我和你大哥承包了村里的菌菇房,又给两个儿子买了辆卡车外出跑运输,钞票真是没少赚。造这幢楼包括里里外外配齐家具电器,不过才花了全家人一年的收入。现在中国城里人乡下人日子都好过了,不像从前永辉刚出国那会,连个像样点的皮箱都买不起。”
邵琳琳知道大嫂是个老实乡下女人,不可能也毫无必要在弟弟和弟妹跟前拜阔。邵琳琳从心里为大哥一家人高兴,这时她想起自己从法国带来的礼物,倒显得有些寒酸了。
邵琳琳跟大嫂坐在厨房里聊天时,大哥永耀把向永辉带到二楼卧室,郑重其事取出一个牛皮纸袋交到他手上说:“小弟,这五万块钱给你和琳琳。当年爹妈生病,我身为长子却拿不起医药费,只好万里迢迢让你寄钱回来救急。每当我想起这件事,心里就觉得亏欠你。现在家里富裕了,造房子买车子,连两个儿子日后讨新娘子的钞票也准备好了,所以这些钱你一定要收下,这样我当大哥的才能睡觉安稳。”
向永辉知道大哥脾气,他不好推却兄长一番心意,便说:“大哥,为父母尽孝你比我做得更多,不过为了让你睡觉安稳,这些钱我收下。只是我暂时用不着人民币,先存在你这儿,什么时候需要再来拿好了。”大哥笑了,他很满意小弟的爽快态度。
晚上睡在床上,邵琳琳对向永辉说:“比起你大哥一家,我们出国十来年倒像个穷人了,买套公寓还得分期付款呢。”
向永辉感叹道:“只可惜我父母走得太早,他们生前做梦都不会想到儿子会在宅基地上盖起这么漂亮的房子,一点都不输给法国有钱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