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泾镇得书记

作者:翁长松    更新时间:2021-08-12 14:55:41

1966年的深秋,史无前例的“文革”已席卷华夏大地。那年我在金山朱泾镇附近的农村参加秋收劳动,跟着农民学着割稻抢收,虽劳动强度高,累得腰酸背痛,但有一天我还是和几位同学溜了出去,上了趟朱泾镇。

当年的朱泾镇简陋和破旧不堪,灰蒙蒙的色调、参差不齐的砖木瓦房,狭窄的街道两旁的白墙上刷着:“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万岁”等大幅标语!衣袖套着红袖章的红卫兵,穿梭来回,凶狠恶煞地寻找着冲击、批斗的目标和对象。走过一家大宅门,我见门前在熊熊燃烧着,近前一瞧,竟然是在焚烧成堆的线装本和纸质泛黄的旧书。烟飞灰灭,书有何罪!然而在那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的年代,又有谁敢来主持正义和公道呢?我无力挽狂澜,也不忍再赌这无知暴行了,拉着同学悄然地离去,辗转来到了另一条街。这是镇上的一条商业街,但在那动荡不安的岁月中,街上也是冷冷清清,极为萧条,只见偶尔有几家商店还半开着门。一家单开间、挂着“新华书店”四个大字的门店,像磁铁一般深深地吸引住了我,跳入我的眼帘。我兴奋地犹如在浩瀚沙漠中意外的发现了绿洲,顾不上与同学打招呼,快步地朝书店走去,欲与久违的书店作次亲密的接触,过把淘书瘾。

书店虽不大30多个平方,店堂却整洁明亮,靠三面墙的书架上,敞开排列着五颜六色的书籍。我迅速的进入“角色”,睁大眼睛、屏着呼吸,扫视着书架上的书,怕好书在我眼皮底下溜走了。当年,“扫四旧”的妖风,不仅冲击着朱泾镇百姓的宁静生活,也使新华书店在劫难逃,书架上的中外名著已不见了踪影。我还是不死心的寻觅着。终于发现了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6月北京第2次印刷本),该书应当是4册一套,然而书架上却孤单的仅有第四册单本。在遍地“扫四旧”焚书的疯狂年代,在书店中能遇上文学史读物是难能可贵的。我当时的心情是既惊喜又担忧,惊喜的是碰上了我爱的书,担忧的是该书厚厚一册、足400余页,怕自己钱袋羞涩难以支付买回家。一瞧书价是1.25元,价格不菲,我还是决定买下。然而一摸口袋仅有1.2元,此时我急得浑身直冒汗。虽然翻遍自己的皮夹子就是还缺5分钱,好在我在口袋里摸到了一张一斤面额的全国粮票。顿时眼前闪现一丝亮光、灵机一动,对营业员说:“阿姨,我太想买下这本书了,只是还缺少5分钱。这张全国粮票,可否抵作5分钱!”营业员阿姨先是一愣,对我别出心裁的“创举”,颇感意外。经过短暂的沉默,她就面露笑容、和颜悦色地说:“你既然真心想买这本书,缺少5分钱没关系,阿姨替你垫上就行了。”她怕我不好意思,又补充说:“什么时候有钱你再来店里还我。”有缘碰上这样好心肠的营业员,我心底里是暗暗庆幸,说:“太谢谢您了!”我匆匆地付了钱,还是留下粮票转身就走了。我知道马上就要返回上海市区了,再没有时间专程送还所缺书款了!所以我必须留下这张粮票给好心营业员作补偿。“同学,不能把粮票留下!”她一边喊着,一边迈开步子出来欲追我。我加快脚步一边匆匆地往外跑,一边说:“这粮票,请留下作个纪念吧!”说着,我使劲的往外奔跑,怕被她追上。一口气奔了足有一里多路,直到听不到她的叫喊声,才停下步来喘息,歇歇脚。这时我又情不禁地想起这册书,慢慢地边走、边打开书翻阅起来。此时此刻,我犹如久渴的嘴尝到了爽口的甘露,甜美极了!回到村上宿营地,为了避免麻烦,我把书悄悄地藏入包内,直到返沪后,才敢在暗淡的灯光下,尽兴阅读这册书,并萌发要买全这套四册全套本的中国文学史。春去秋来,时至20世纪80年代初,我才如愿以偿地购全了这套书。

如今我的“书友斋”里不仅藏有游国恩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还有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章培恒《中国文学史》等多种,但平时翻阅较多的还是套游国恩《中国文学史》。这既有先入为主的缘故,也有游国恩个人学术成果的魅力影响。游国恩(1899—1978)是著名文学史家,也是我国楚辞学专家。1926年仅27岁的他就发表了《楚辞概论》一书,引起了鲁迅、郭沫若、闻一多、陆侃如等学者的重视和高度赞誉。郭沫若称赞他对“离骚”的解释“最好”。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把《楚辞概论》列为主要参考书之一。1929年,游国恩接受闻一多之聘,到武汉大学任讲师,讲授中国文学史。1931年又被山东大学聘任讲师、教授。后任华中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由于时局的变化,后随校辗转到桂林、大理等地。1946年,随西南联大迁回北京后,就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他毕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和教育工作,桃李满天下,著作甚富,除上所述《中国文学史》《楚辞概论》外,还有《屈原》《白居易诗的思想和艺术》《五言诗成立的时代问题》《司马相如评传》《楚辞论文集》等。游国恩以楚辞研究与中国文学史研究著称于世,被称为我国现代楚辞学的集大成者。他所著《楚辞概论》《离骚纂义》《天问纂义》等,堪称楚辞研究史上不可多得的巨著。

当然他惠泽后人、影响深远的著作,当数他主编的这套《中国文学史》。全书共分九编:第一编《上古至战国的文学》、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五编《宋代文学》、第六编《元代文学》、第七编《明代文学》、第八编《清初至清中叶的文学》、第九编《近代史文学——晚清至“五四”的文学》,并且其每编开头有《概说》、末尾有《小结》。该书最鲜明的特点:观点新颖,取材闳富,知识准确,体例恰当,是新中国建立后,我国中国文学史研究的一部重要学术性著作,并长期以来作为全国高等院校中文系中国文学史课程的教材,其印刷次数之多、发行数量之大、在教学和学科建设中的影响之深远,都居于其它版《中国文学史》之上,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著。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