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获《说岳全传》

作者:翁长松    更新时间:2021-08-12 14:46:01

《说岳全传》全称《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凡二十卷八十回,作者题“仁和钱彩锦文氏编次”“永福金丰大有氏增订”。据此可知,钱彩,字锦文,仁和(今浙江杭州)人;金丰,字大有,永福(福建永泰)人。两人生平均不详。卷首有署“甲子孟春”金丰《序》一则。甲子,当为康熙二十三年(1684),一说指乾隆九年(1744)。即成书约在清康熙至乾隆年间,于乾隆年间曾被查禁。此书成书前就有不少写岳飞故事的小说流传,一种是脱离正史的虚构,一种是一一对照正史的复述。《说岳全传》虚实兼而有之,它吸收了许多民间传说汲取了过去岳飞传中的精华,其成就和影响都超过了前两种小说,这也是它能广为流传的原因。

《说岳全传》是继《说唐》后,1963年底我在徐家汇衡山路上新华书店购入的第二本古典英雄传奇演义小说,中华书局1962年7月上海第5次印刷本。开本850×1168毫米,字数52.2万,478页,印数91101—131100册,定价1.28元。书中无序无跋,卷前却有《内容提要》:“岳飞是南宋时代伟大的民族英雄,他坚持抗战、遭受投降派的杀害。长期以来,人民歌颂他,不断传述关于他的故事,同时也编造出许多神话性质的故事。这些故事,起先在口头传说,后来就被编成各种‘演义’出版。《说岳全传》是后出的一种,它吸收以前各种岳飞演义的优点,收集了许多有关岳飞的民间传说,因此内容丰富、情节动人。它的文字通俗生动,塑造人物形象颇见成功,基本上是符合历史事实的。虽然贯彻于全书的宿命论的因果报应思想,给这部小说带来了一定的损伤,但从总的方面来看,它仍是一部有积极意义的、充满着爱国主义思想的优秀作品。现据1870年(同治庚午)木刻本校正标点。”可知新中国建立后,这本中华书局新版的《说岳全传》基本上保存了清代后期版本的思想内容,肯定了“岳飞是南宋时代伟大的民族英雄”,也充分表达了老百姓的愿望。在小说中,岳飞精忠报国,正气凛然,武艺高强,精通韬略;岳家军的将领,则多为民间出身的绿林好汉,他们对腐朽的朝廷不满,但在民族存亡的关头,都能挺身而出,血洒沙场。作为对立面的,则是软弱的朝廷、无义的昏君和专权枉法、卖国求荣的奸臣。岳飞在战场上是常胜将军,但在忠奸斗争中,却因为忠君思想,终于落得屈死风波亭上的悲剧结局。面对这无可奈何的现实,作者在小说后部虚构了奸臣敌寇均遭惩罚、忠臣列士均得封赠的结局,反映了老百姓“幻将奇语慰忠魂”的愿望。

《说岳全传》是一部以抗金为背景,以岳飞及岳家军为主线,贯穿史实,虚实结合的英雄传奇小说。金丰《说岳全传·序》说:“从来创说者,不宜尽出于虚,而亦不必尽由于实。苟事事皆虚,则过于诞妄,而无以服考古之心;事事忠实,则失于平庸,而无以动一时之听。”它一方面吸收了过去岳飞传中精彩部分,同时又加进许多民间传说。若按之历史固然有许多的不合,但它的故事性强,突出了岳飞和他部将们的爱国英雄本色。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其成就和影响都超过了前同类小说。它歌颂了岳飞、岳云、牛皋等将士们可歌可泣的报国情怀和英雄壮举;揭露了张邦昌、秦桧等权奸屈膝求荣、陷害忠良的罪行和君主的昏庸。小说故事生动,情节曲折,语言通俗而有风趣,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岳飞是一个不顾个人安危、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有胆有识的军事统帅,是一位民族英雄。他广收各地起义的绿林好汉,训练了一支纪律森严、武艺高强的队伍,为民族的兴亡与敌人作殊死的斗争。《说岳全传》实际上描写的是在岳飞率领之下的人民抗战,这是它不同于其他写岳飞的书的明显区别和主要特点。但作者在小说中对岳飞形象赋予过多的封建伦理色彩,为要表现他的忠孝仁义,有时竟违背常情。另外,将岳飞与秦桧的矛盾说成是前世冤孽所致,忽视了历史悲剧的社会原因。小说粗线条描写多,常用口语,情节描写也多有重复,明显地保留着民间话本的痕迹。

近几年来,有关岳飞的话题讨论异常的热闹。尤其是围绕究竟谁是杀害岳飞的主犯?讨论尤为热烈!我也参与了讨论,曾在《凭吊岳飞墓》中我有这样一段文字:“墓门的下边有四个铁铸的人像,反剪双手,面墓而跪,即陷害岳飞的秦桧、王氏、张俊、万俟卨四人。跪像的背后墓门上有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其实,我认为长跪在地上的不应当仅仅是秦桧、王氏、张俊、万俟卨,还应当有宋高宗赵构,因为他才是害死岳飞的罪魁祸首,秦桧等只是元凶手下的一只鹰犬。我的依据是三点:首先,秦桧不具备杀岳飞的权力。当时秦桧虽然深受高宗的宠信,但并不能摆布高宗的,也不能恣意铲除异己。绍兴九年,秦桧正积极对金议和,枢密院编修官胡铨上书反对,并请皇帝‘斩秦桧之头挂之街衢’。秦桧对胡氏恨之入骨,但也无可奈何。可想而知,对战功赫赫的名将岳飞,他更是不可能擅自处置的。其二,秦桧及刑部主审岳飞一案,曾上书定岳飞、张宪死罪,岳云并无死罪。而上书赵构后,岳云也没能幸免于难,足见生杀大权是操在高宗之手。其三、秦桧死后,赵构为秦桧制造的许多冤假错案平反,惟独对岳飞一案不肯昭雪。而且,对许多大臣为岳飞平反的奏折置之不理。这一切足以证明,赵构是杀害岳飞的主要元凶。高宗为何要冒天下之大不韪置岳飞于死地呢?一是宋徽宗、钦宗二帝,假若岳飞得胜,他们回国,赵构就难当皇帝了。所以,非杀岳飞不可。二是防止岳飞干政。绍兴七年(1137),岳飞曾奏请立储,杀了岳飞就等于消除了一个干政的隐患。所以,岳飞成了赵构的眼中钉,非除之而心才能快之。所以,高宗是杀害岳飞的罪魁祸首。可近千年来,人们只知唾骂奸臣秦桧的罪孽,却不知去唾骂元凶宋高宗的罪恶。出现这种怪现象,究其原因是受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封建君权思想的影响。这种为圣贤者讳的习俗,至今仍然影响着一些人的观念,令人可悲,这有碍思想解放、社会进步。为了还历史真面貌,建议在岳飞墓门下边的四个铁铸的奸人像中再添上赵构像,才可告慰冤死九泉下的岳飞等。这也是我凭吊岳飞墓后所感悟的思想真谛。”(《话书说游集》“点滴”编辑部2013年3月第1版,第288—289页)当代学者夏坚勇先生也认为杀害岳飞的真正刽子手是宋高宗赵构,还认为岳飞之死这也不必埋怨宋高宗,说:“岳飞怨不着别人,他的掘墓人恰恰是他自己。”夏先生认为“人生在世,谁不好金帛之富、声色之娱?他(岳飞)偏偏不好,那就反常了。反常就说明他有更高的政治图谋。”(《紹兴十二年》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年3月第1版,第13页)对此说,我有认同的一面,即宋高宗害怕岳飞“不好金帛之富、声色之娱”,而热衷于“干政”,造成权重震主难于驾驭的结果,故必须处死岳飞,以除后患;却也不认同夏先生的另一面,“谁不好金帛之富、声色之娱?”谁就“反常了”、有“更高的政治图谋”和政治野心了。这显然有失偏颇也有违历史事实之处。事实是我国历史上清正廉洁的封建官员,大有人在,也不见个个有“政治图谋”,如包拯、海瑞等。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