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分卷列表 > 阅读内容

131 拐点

作者:    更新时间:2019-10-23 16:30:44

131  拐点

罗曼一直被秦朗和聪聪蒙在鼓里,一点不知道这一大一小背着她在搞什么名堂。

秦朗在特别纪念日的第二天,就在品牌商的安排下飞去了米兰的时装周。

罗曼并没有听从他的建议跟着去,她现在只想一门心思快把小说写完,她的“这架飞机”已经飞了近一年,着陆的机场就在前方了。但也就在这时,她常感觉力不从心,尤其是不再像从前那么专注地聚焦于小说创作了,分心不断。

而恰恰也是这个时候,她接到了莫雷尔先生的电话。

H&A迁去外地也已快一年。这一年来,莫雷尔先生跟罗曼常有问候和联系,因而罗曼知道他已经延迟了退休计划,为了公司搬迁后的各项事宜,始终频繁来往于法国和中国之间。这次在电话中,他告诉罗曼,自己又要回法国一阵子,回去前想见见她,有事跟她商量。

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罗曼坐在一间咖啡馆里,望着身边玻璃幕墙外的街景陷入沉思。

这间咖啡馆位于原先H&A公司所在的中央商务区,是她过去经常光顾的地方。这个商务区也是上海最时尚的地标之一,走进这里的任何一家咖啡馆,都会感觉身边全是成功人士,每个人都打扮得昂贵又光鲜,连空气都是时髦的,总混合着咖啡和各种香水、古龙水的味道,就像这里的中国面孔说起话来,总爱在母语中夹入英文单词一样。

总之在这里,随便出去逛一圈儿,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就没了。

从前,罗曼是那么沉溺于这种优越感,可是现在的她,对这一切再没了兴趣,听不见一丁点心跳的声音。

离职近一年再来这里,她发现街道又被拓宽了不少,又有新的建筑物跃然眼前。

大概全世界都找不出比上海变化更快的大都市了。她记得当年出国留学前,上海只有一家肯德基,麦当劳还不见踪影,那时的上海,到处都是建筑工地,地铁线却只有一条。斗转星移,如今的魔都,处处都是四通八达的地下铁。魔都不像巴黎,魔都每一年都在变,而巴黎,即使一二十年后再回去,它还是原来的样子。

莫雷尔先生笑说,罗曼在样貌上好像巴黎,始终没变,但眼神和精神却是十足的上海,变化最大。如今,老先生从凯茜眼里再也看不见迷茫,而她的微笑却越发出尘,并透着更多的从容。

莫雷尔先生跟罗曼的谈话是典型的西方风格,没有七绕八拐的铺垫,而是直奔主题。

他开门见山地告诉他的凯茜,公司不久会有一个新项目上马,但C市的国际化程度还不如上海,要在当地马上找到像她这样游刃有余的人才比较难。从经验和能力上看,他认为罗曼是最适合负责这个项目的人选。

考虑到她的个人志向,他不想勉强她回归H&A,但希望她考虑,能否短期回来帮助推进这个项目,直到公司找到合适人选来接手。

“当然,届时又少不得需要你来回于法国和中国之间,尤其要陪着中方企业的高层代表们来公司总部所在地。这个项目和这些人物都非常重要,只有交在你手上,我才能放心。即使以后找到合适人选来接手,也需要你带他们一段日子。”

莫雷尔先生给了罗曼足够的时间考虑他的邀请,并希望在他下一次来华时,能听到她的回复。

这个提议完全出乎罗曼预料,直到老先生赶飞机去了,她还沉浸在纠结中,对着玻璃墙外的广场和行人发呆。

就像对窗外繁华的CBD毫无感觉一样,H&A已然成了她的美好回忆,却再也无法让她热血沸腾,事实上,她也从没为它热血沸腾过,不然当初就不会毅然转身了。

她的第一反应当然是不愿意。写作再苦逼,前途再莫测,但她甘之如饴,更何况她的第一部长篇眼看就要完稿,一年来为之付出的代价和心血,只有她自己最体会,绝对不能这么半途而废。

她太了解H&A了,如果只是让她当个兼职的翻译,对她的写作还不会影响太多。可是一旦介入公司事务,整天在中法双边的交涉和谈判中斡旋,那就意味着打不完的工作电话,无休止的会议出差,数不清的商务邮件。说是短期,只怕没有一年半载,她是脱不了身的。

秦朗已经忙得脚不沾地,不能时常见面。如果她再像从前那样在东西半球之间飞来飞去,他俩相处的时间就更少了,这对感情发展有弊无利。

可是,她马上又转念想到,她本就计划在小说完稿后认真找份兼职,缓解自己的经济压力。这一年她已经领教够了:缺钱,真的能击垮99%的女人。

而且跟大明星谈恋爱,成本委实不小,光是每次临时飞去探班,给他庆生,为他准备礼物,就耗资不菲,更别说她立意要经济独立,不想拿自己的感情换取一张长期饭票。

独立不是空口白牙说出来的,是真金白银挣出来的。她需要钱,现在哪怕喝西北风,也得先花钱买个空气净化器来过滤掉雾霾呢!何况她还需要钱看病吃药、健身养生,需要钱来养活她的梦想……

总之,眼下搞钱最要紧。

可她又觉得不对劲。

她不是不想挣这个钱,但钱是永远挣不完的。即使以后温饱不成问题了,钱对于她依旧充满诱惑力。一旦回到了舒坦日子,月月有进账,物质的欲念也会月月加增,不受她的意志力控制。毕竟,谁愿意跟钱为敌呀!

然而尼采说,他之所以聪明,是因为他从来不在非必要的事情上浪费时间。专注于做一件事,多么重要!如果她搁下缺了尾巴的小说回去赚钱,什么时候能再回来写下去就难说了。H&A的繁忙程度不可能让她像有些野生作家那样,一边上班一边摸鱼干私活。光是谈个恋爱,就够她分心的。每次坐回到电脑前,要费好大的劲儿,才能把思绪从秦朗那里拉回到自己的创作情境中,写作阻滞症天天都在折磨着她。可想她一旦上了班,再要凝神于写作,是痴人说梦。

不过,H&A丰厚的报酬实在极具诱惑力。她知道,这里头也有莫雷尔先生对她的一番用心良苦,想借此机会既给予她一些支持,又能维护她的尊严。如果她就这样拒绝,是否妥当?

一时间,她好像又站回到了那个似曾相识的岔路口,一边是充满关切、待遇优厚的H&A,另一边是她无比热爱却前路不明的梦想。

这几天为自己的小说寻找发表的网络平台,已经让她忐忑不安。毕竟,网络小说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网文的世界就像一座金字塔,只有极少数幸运的作者能在塔顶傲视同济,大多数都是垫底的小透明。小透明们当初也都是凭着热血和兴趣写作的,努力过,也自信过,但即使付出百万字的心血,点击量照样扑街,靠少得可怜的稿费,养活自己都难。

罗曼清楚,生活不是小说,更不是玄幻小说。

以她现在的年龄,再入职场难免尴尬。何况多少人想进H&A这样的公司都找不着门道呢!尤其当下的全球经济遭遇寒冬,外企裁员风潮强劲,听说有些公司裁员裁得整个楼都空了似的,连厕所的门哐当一声响,都会把剩下的人吓个半死。

就在昨天,罗兰告诉她,坦克失业了。


一向自以为稳当的坦克,这回真的丢了饭碗。要说他的部门总监还是罗曼过去的熟人,当初这份工作是罗曼替坦克找的。听说这次裁员,整个部门被一锅端,总监自己都差点走人,最后总算平级调去了其他部门,虽然暂时没被裁掉,但往后怕是要在余悸中踩着钢丝过日子了。

“年前刚加了工资,年后就出局。”罗兰感叹说,“听讲,裁员是在一周之内决定的。”

罗曼对这种企业裁员的套路一点不意外。她早就告诫过坦克,别把人生格局限制在一份安稳体面的工作上,拥有无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才是守卫自己的护城河。

无数坦克们所持“理工男走到哪里都有饭吃”的定律早晚会成为历史,随着越来越多的工作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来实现,未来的人类不仅要与同类竞争,还要跟机器人竞争。

“还是体制内好啊!你看小俐他们家,两个老的,一个公务员,一个事业单位编制,小俐又在国企。三只铁饭碗,日子过得要多稳有多稳。”罗兰唏嘘不已。之前陈家都觉得小俐逮住坦克,能赶在25岁前把自己嫁了,实属幸运。但现在大家发现,是坦克运气好,才娶到了小俐这样有稳定饭碗的“靠山”。

但罗曼却不以为然:“事情往往就坏在对稳定的贪图上,很多人不是喜欢这份工作,而是骨子里希望安稳地坐吃到老,一劳永逸,想不用付出太多就能过好一辈子。但其实,不管是职场还是学业或家庭,年轻时偷的懒,以后不知道什么时候一定会哭着偿还的。”

罗曼的这席话仿佛是给罗兰的当头棒喝,让她忽然联想到自己这些日子的颓丧。她是看着坦克大学毕业后的这些年,在安稳里把本就不高的斗志一点点消磨殆尽的。当工作技能停滞不前,生活日益固化。对风险失去敏*感度后,面对突发的意外,他连反抗的余地也没有。

相比坦克,罗兰觉得自己还是幸运的。不管怎样,她就职的是一家知名而传统的出版社,这样的单位有种莫名的人情味,以至于罗兰还不用担心会像那些新媒体人一样,昨天还好好地上着班,今天甚至在招聘新人,而明天就可能全部被裁掉。

想到这里,罗兰不禁打了个寒战。她从小就没什么危机意识,但罗曼之早慧,恰恰是她能够及时甚至提前嗅出危机所在。罗兰是近来才有了对中年的思考,罗曼却从十几岁就开始感到似水年华的稍纵即逝,因而她不但能在“稳定”中保持清醒,更敢于朝着命运不屈不挠地迎头而上。

编辑部已经在新主任的带领下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罗兰对于新领导的新理念再不认同,也明白包销书是必须从她的编辑生涯中退场了。新主任说得没错,断臂的时候已到。

此刻被罗曼一点醒,忽然想到自己也不见得要有稳定的工作,但一定要有让自己稳定下来的实力,这样她在哪里都不愁活路。不然除了赚点工资奖金,其他什么早晚都不是自己的。

可是,要怎样才能拥有让自己稳定下来的实力呢?罗兰陷入了沉思。


这天清晨,陈静农发现太座很不同于往常。她早早地起床,吃了早餐后进卧室好好打扮了一番,难得地给自己化了一个精致的妆容,这才带着儿子出门去。

陈静农在去事务所的路上一直都没想出来,这天到底是啥特别的日子,搞得罗兰如此焕然一新。

以前他也跟罗兰提过,让她好好打扮自己,即便底子再好,素颜再仙,也要像罗曼一样,出门见人或者上班都要化个淡妆,显得精神些。

罗兰却仗着自己天生丽质,坚持素脸朝天。有时出门见客还会化个妆,但她认定,上班完全没必要化妆,因为同事不算人。“我洗脸已经是对单位最大的尊重了。凭啥只让你看到我最真实的脸啊?我得做到童叟无欺,内外一致。”

可陈静农分明记得,罗兰刚进出版社上班那会儿,工作再忙,出差再多,她也照样把自己收拾得光彩照人,唯恐鱼不沉、雁不落。便是近些年,她每回去陈静农的事务所,或者周末上教堂,甚至陪儿子去各种补习班,也都要稍微装点一下“门面”,不想给丈夫儿子丢脸。但她上班却总是素着一张脸,连首饰都懒得戴。

陈静农因而看出,罗兰厌倦的只怕不是打扮,而是倦怠这份工作。她今天忽然兴师动众地打扮起来去上班,怕是要有“花头经”了。

果然,某晚下班回家,罗兰趁全家一起围坐吃饭的功夫,宣布了一件重要的事——她将在出版社属下,着手建立自己的工作室。

“这几天我一直在跟领导谈,想做个试点性的东西。虽说风险比较大,但做好的话,会特别好。”

罗兰说,社领导也非常肯定她以往的工作能力,不想她被埋没,一致鼓励她建一个有先锋特色的试点工作室,做出风格和个性来。

“我想过了,做网文是一种压力,开工作室也是压力,与其都要受压,还不如做工作室。”罗兰信心十足地道,“我还是想从自己原来的强项入手,把我最喜欢的外文专业跟工作结合起来,做更高端、更前沿的引进版项目。这需要眼光来发掘口碑好、有分量的图书,先引进,然后跑奖......”

她一口气滔滔不绝地展开了自己全新的蓝图,说她以后再也不用担心自己与时代脱节了。做引进项目不但要随时摸准时代脉搏,更要走在潮流之前。这比现在总是跟着潮流走,还要受一个比自己年轻的领导差遣,感觉要好得多。

“你是说,你要自己创业啦?”陈母忍不住又欣喜又担心地问。直到听儿媳说,她还是隶属于出版社,这才放心。老太太是搞不懂工作室算什么的,她只希望创业的红利和稳定的饭碗能像鱼和熊掌一样,最好兼得。

罗兰特别对着坐在大人当中的聪聪说,从此以后,她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有时间和精力给他陪读了,她还要为他赚学费,所以学习就要靠娃自己。

她希望借这个机会让儿子明白,他的父母没办法像他的大姨那么潇洒,老父亲和老母亲的肩上都是沉甸甸的,因为他们对他有责任,不仅要让他健康长大,更期待他成才。

“我已经围着你转了11年,你简直成了我的全部,成了我的上帝。如果我继续为你丢了我自己,就算牺牲再大,付出再多,我也在给你当不好的榜样。”罗兰万分严肃认真地对儿子说,“从今天开始,你要学会独立,不然浪费的是我和你爸的血汗钱,但丢的是你自己的脸。而我要学习放手,要学会爱自己,给你做出一个好榜样来。让你有一个独立的、自由的、快乐的妈,一个有着思想和尊严的妈妈,这才是给你一生最好的影响和引导。”

是夜,罗兰竟没像以前那样头一捱枕头就睡成猪,她躺在床上,双眼望着天花板,心里思绪万千。

“真想不到,我也会失眠。”

陈静农说她这是太兴奋了,他理解她跨出这一步有多不容易。

罗兰却轻轻地念起了但丁在《神曲》中的开场白:“当人生的中途,我迷失在一个黑暗的森林中,要描述那森林的荒野、严肃和广漠,是多么困难呀!”

罗兰说她这些日子渐渐懂了年轻时没怎么读懂的文字,“所以我在惊魂初定之后回顾来路,才晓得来路险恶,不是生人能到的......”

“但丁说,他在森林里遇到了花豹、狮子和母狼,一度胆怯而退缩。幸亏他遇见了诗人维吉尔。”陈静农也被妻子说得睡意全消,跟着聊了起来。

罗兰说,她这几天都在想维吉尔鼓励但丁的话,说他们眼前的那座高山看似攀登艰难,有野兽在前,可是越过这座山,前面就是幸福的源泉。

“我觉得,我就是那个被野兽挡了道,却在维吉尔的引导下向着高山迈进的人。我想成为一个别人无法代替的人,像罗曼一样。虽然我不能抛开妻子和母亲的身份,但我不甘心,我想找出一条全新的路来。这些日子一直想啊想,想我还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好让别人没法代替我。”

陈静农支起胳膊看着枕边的罗兰,感觉二十年前的那个小女孩的灵又回到了她的躯壳里,让这株在婚姻中日久生蔫的玫瑰吸饱了朝露一般,不再空洞苍白,反而有了一种求生的野性美,柳暗花明,自在生动。

“你想啊,连罗曼写书,都不想直接投稿给出版社,这说明了什么?”罗兰的眼睛在夜灯下显得格外明亮,“说明出版业的大时代真的过去了,但我想来想去,不是大时代,不等于不是好时代。要想把它当事业干,只有大胆跨出这一步,尝试做更专业的小型工作室。”

在罗兰看来,这是她人生的一个拐点。                

她这回想得很明白,人生起点再好,半当中的拐点更重要。拐不拐,怎么拐,全在自己。她眼看着自己的婆婆就是因为不愿意及时拐弯,面对环境的种种变迁,非要死守着旧习惯、旧观念过日子,所以才会过得不快乐。

“你看罗曼,你妈那一套成功学标准,她貌似一项都没达标。可我觉得她这辈子值了,抵得上人家几辈子。她离职时就说过,成功的路走到后来不一定会拥挤,因为很多人走着走着就迷路了,然后离开去做别的了。我觉得我就是这样的迷途羔羊,现在及时拐回来,还不晚。”

“可是,你也要做好心理准备,接受你想不到的挑战。”陈静农提醒她道,“别只看到罗曼表面上活得纯粹,特别潇洒,很多时候,只怕秦朗比我们这些家人更体会她经历的痛苦,所以这两个活宝才会走到一起去。”

“你知道就好!我就等着你像秦朗对罗曼那样,能够看见和体会我的不易。”她笑了,“我有时觉得罗曼就像那个推着巨石上山的西绪弗斯,曾经我们都觉得她的选择是任性的,失败的,不值当的,是徒劳无用的。可是你看她,在向着高处挣扎的过程中,心灵被生的力量填满了,那块巨石反而成了她超越命运、获得重生的踏板。尼采说得一点没错,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这时的罗兰,觉悟到人生的局其实无非“甘心”二字。

甘心的,再平庸的日子也能过得岁月静好。不甘心的,再惬意的活计也会逼得人亡命天涯。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